德国“铁路齐柏林”号、美国“黑甲虫”与苏联SVL
本帖最后由 mukdenchenfei 于 2019-12-8 23:50 编辑 德国“铁路齐柏林”号(德文:Schienenzeppelin)列车,飞机工程师弗兰茨·克鲁肯伯格(Franz Kruckenberg)设
本帖最后由 mukdenchenfei 于 2019-12-8 23:50 编辑
德国“铁路齐柏林”号(德文:Schienenzeppelin)列车,飞机工程师弗兰茨·克鲁肯伯格(Franz Kruckenberg)设计。 1930年制造。全长25.85米,自重20.3吨;流线型飞机外形、圆锥型车头,铝合金车身,载客40人。 车体安装一台46升、600马力BMW(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,俗称“宝马”)12缸发动机,驱动一副木质4叶(后改为2叶)螺旋桨。将飞机、飞艇和火车的特点集于一身,成为追求速度的产物,被称为“飞机火车”、“轨道飞艇”。
1.jpg (179.17 KB, 下载次数: 63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2 上传
2.jpg (157.03 KB, 下载次数: 77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2 上传
3.jpg (227.23 KB, 下载次数: 75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2 上传
1931年5月10日“铁路齐柏林号”进行了首次试验行驶,速度超过200千米/小时。6月21日,又创造出230.2千米/小时的世界火车速度新纪录。 1939年被拆毁,材料军用。 1966年,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与通用电气合作,在巴德(Budd)公司制造的RDC-3柴油机车基础上,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喷气式列车M-497,绰号“黑甲虫”。 项目由唐·韦策尔(Don Wetzel)科研小组负责,将RDC-3柴油机车的车头改造为倾斜式流线形整流罩,车顶前部并排安装两台J47-GE-19涡轮喷气发动机,单台推力2359千克。
4.jpg (168.33 KB, 下载次数: 74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3 上传
5.jpg (218.6 KB, 下载次数: 68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4 上传
80805262_6.jpg (201.72 KB, 下载次数: 65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8 23:48 上传
当年夏天,M-497在印地安纳州巴特勒——俄亥俄州史赛克的铁路上试验,创造了时速295.54千米/小时的纪录。
虽然M-497在当时引起轰动,最后该计划还是完全取消了。 苏联SVL(俄文“高速试验列车”缩写)。加里宁车辆制造厂1970年制造,基于ER22型列车改进而来。 SVL全长28米,车头装有流线形整流罩;车顶前部安装安装两台雅克-40支线客机上的AI-25涡扇发动机,单台推力1500千克。车内还安装了一台柴油发电机组,为空气压缩机、照明和控制电路供应电源。整备重量59.4吨,其中燃料(航空煤油)7.2吨。 1971年,SVL在戈卢特温——奥廖拉铁路上测试时,最高时速187千米/小时。1972年初,又在新莫斯科夫斯克——第聂伯捷尔任斯克铁路上进行测试,最高时速249千米/小时。
6.jpg (178.93 KB, 下载次数: 60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4 上传
7.jpg (198.31 KB, 下载次数: 69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5 上传
8.jpg (237.45 KB, 下载次数: 77)
下载附件
保存到相册
2019-12-7 22:25 上传
1975年,SVL完成各种试验后,被弃置于加里宁车辆制造厂(后更名为特维尔车辆制造厂)内。2008年8月,车头部分被切割下来,制成一座纪念特维尔车辆制造厂建厂110周年的纪念碑,安置在特维尔宪法广场上,成为特维尔当地的地标之一。 火车追求速度的的历史上,能最终达到成熟的设计与应用是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,每一点进步和提升都是无数人智慧结晶的结果。